海洋学院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水产养殖系,2002年设立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5年设立水产养殖硕士点,2016年成立“海洋学院”,2017年设立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50人,其中,本科生740人,硕士生177人,博士生33人。在职教工6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及以下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3人,具有博士学位51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丁颖讲座教授” (院士)2名,柔性引进兼职教授(院士)1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学科家2名及试验站站长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学者2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海洋科学专业教指委委员1名,广东省淡水鱼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名,广州市珠江新星1名,中国水产学会各类专业委员会5名,广东海洋协会副理事长1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名。
学院拥有水生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水生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水产、水生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渔业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学和海洋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2014年获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为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是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共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粤港澳大湾区水产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和“高校公共选修课“四微一体”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质量工程3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项;省部级教师教学竞赛1等奖1项,优秀奖1项,校级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水产微生物及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为校级精品实践课程。
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3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1600多件,总值近2000万元。目前,拥有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获得“广东省设施渔业与健康养殖科技创新中心”和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研发中心”立项建设,参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建设,同时,获批教育部科技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5个,与水产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共建28个集教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基地。
自2016年成立以来,学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等科研项目经费7000多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在国际三大顶级期刊《Cell》、《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此外,在国际著名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PloS Pathogens》、《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重要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精准营养与无抗饲料研发、疫病致病机理与疫苗防控技术、健康养殖模式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2021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石斑鱼蛙虹彩病毒灭活疫苗(HN株)临床试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的海水鱼类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批件。
学院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先后与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澳门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的指引下,认真落实中央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要求,以开展海洋与渔业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建设国内高水平和国际有影响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广东乃至全国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