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活动

校地联动促振兴,智慧渔业助升级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河源开展技术帮扶

7月14日,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义和鱼生智兴队赴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开展农技培训暨“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在闻啸轩学堂举行。本次实践以“养殖水质智能监测与饲料鳜鱼养殖技术推广”为主题,通过科技服务助力河源鱼生品质提升与产业升级。

科技下乡:精准服务破解养殖痛点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甘炼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当地需求,整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鱼创新团队等资源,针对河源生态养殖中的技术短板开展精准培训。甘炼指出,当前水产养殖仍依赖传统经验,缺乏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导致效益不稳定。“例如池塘养殖若水质管理不当,鱼肉易带腥味,直接影响鱼生品质。”团队现场演示了水质智能调控技术,指导养殖户科学优化养殖环境。

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河源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推行“以鱼养水”生态模式,通过科学调控鱼类种群维护水体平衡,既保障了水质洁净,又培育出高品质湖鲜。但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提出“三思维”转型路径:“必须突破经验养殖,建立技术思维、产业思维和市场思维,推动数据化、机械化与三产融合。”他建议,河源可构建渔业数据库,发展智慧养殖,同时严控废水处理,通过品牌赋能打造“万绿湖鱼生”高端标识。

实践服务与长效合作并举

活动期间,团队深入义合镇养殖池塘开展水质检测与调控服务,对河源水质进行初步检测。此外,华南农业大学与河源市近期续签的战略合作也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团队表示,将聚焦万绿湖品牌鱼标准制定、智慧渔业技术推广及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助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河源鱼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科技动能。

学院党委:暖心关怀一线学子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同学们始终牵挂在心。活动期间,学院党委副书记欧阳倩兰代表学院党委专程赶赴义合镇,看望慰问正在一线开展工作的突击队成员,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实践进展、生活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欧阳书记对同学们不畏酷暑、扎根基层的担当精神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珍惜实践机会,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当地带去实用技术,更通过校地联动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增值”的特色发展路径,展现青年学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