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验室通知

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课程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微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Aquatic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为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任务是在讲授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水产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水产微生物控制、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微生物疾病预防等内容。


二、教学理念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授课的同时,以实验实践课程的形式,讲授水产微生物在水产养殖学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在课程的授课中可以通过水产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实际生产中的人物事迹、现实问题、案例等,构建该课程的育人目的;在课程讲述中也要讲当前水产微生物相关的科研前沿和行业热点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行业的新需求;学生掌握水产微生物的种类,基本形态与结构、生理、人工培养及其致病性鱼传染与预防、在水产中的应用方法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独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分析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为学生今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水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1.强化课程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的行业道德修养,培养担当建设水产强国的新时代水产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是教育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任务。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照上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水产行业规范,在水产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讲解中,传授学生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未来的职场工作首先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上恰当的引入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培养水产微生物技术人才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集微生物学理论基础、细菌学、真菌学、放线菌学、病毒学、免疫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等知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观察、培养、控制与利用微生物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构建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联合的培养平台,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紧密追踪学科前沿,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模式。为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课程理应率先发挥育人核心载体作用,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技能,以期向社会输入更多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1.掌握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专业相关的试验设计与技能方法;

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鉴定、应用的基本方法;

3)水产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层面:

1.能熟练解决水产养殖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具备一定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学术理论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3.素质层面:

1.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念与理想。

2.有社会责任感,有服务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使命感。

 3.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与团队合作意识。

1)鼓励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勇于承担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实验理论:微生物实验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

2

当前我们的水产微生物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们当代大学生该做些什么?

素质层面:引导学生勇于承担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及灭菌

2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严谨的态度;

2.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元素落地的作风。

  1. 知识层面:

1)学生需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的基本方法;

2.能力层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爱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4

1. 培养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

2. 提高同学的思辨能力。







  1. 知识层面:

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学的的分离、纯培养方法;

2. 能力方面:

1)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

1. 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作风;

2. 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勇于承担起建设我国水产业的责任。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素质方面:

1)鼓励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勇于承担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实验四、细菌单染色法、负染色法及观察

4

1. 从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感悟实验的哲理。

知识层面: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实验五、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观察

(实验清洗工作:器皿的清洗、包扎)

2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知识层面: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六、细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2

1.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知识层面: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七、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2

1. 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知识层面:

1)学生需掌握水产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八、发酵饲料/酸奶制作

4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知识层面:

1)学生需掌握水产发酵饲料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实验九、灭活疫苗生产及应用

6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知识层面:

1)学生需掌握水产病原微生物疫苗的免疫原理和免疫方法;

能力方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


六、课程考核

1.过程性考核:5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每堂课同学的出勤率、迟到、早退、纪律、卫生等

20%

2

课程参与

课前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课后整理工作

15%

3

课堂提问、讨论

每堂课知识点进行提问、讨论

15%

2.结果性考核:50%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肖克宇,陈昌福,《水产微生物学》(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刘丽,孙际佳,杨慧荣,《水产微生物实验指导》,内部编写材料



撰写人:周胜、孙红岩      审核人:但学明


《生物化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是为水产专业本科生设置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配套《生物化学》理论课同步进行。课程内容涉及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根据学时数选做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涵盖蛋白质、糖、脂、酶、核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提取、分析和鉴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生化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有关离心、层析、电泳等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理念

《生物化学实验》是水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是一个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该课程从经典实验入手,通过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理论联系实践,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手段以及生物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安排以课前预习、课上实践、课后分析为主线,指导学生从经典实验中习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实验设计思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操作相关试剂和仪器,将理论联系实践,将实践落到实地。同时,在实验讲解过程中,除了讲授学科知识和操作要点,还应教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有环保节约意识,不浪费,不污染,且尊重客观事实,不篡改、抄袭数据结果,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结合理论知识,独立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另外,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前沿,在讲解过程中介绍课程相关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在教学中以高标准严要求模拟科研训练,让学生为自己的成果负责,塑造优良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生化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有关离心、层析、电泳等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手段。

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掌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等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生产的基本技能,了解水产动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技术及发展趋势,了解与养殖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2.能力层面:

具备解决水产动物生化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能适应水产动物科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的需要,具备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创业、技术推广及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3.素质层面:

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 氨基酸纸上层析

4学时

通过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和思路,感受新产品、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并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1. 鱼体肝组织总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5学时

了解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不同方法及其发展过程,教导学生针对实验对象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掌握蛋白质提取方法,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1. 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5学时

通过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和思路,感受新产品、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掌握酶定性分析和注意事项

  1. 鱼血糖和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5学时

通过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和思路,感受新产品、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熟悉和了解鱼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福林-吴宪法测定血糖的方法。

  1. 血液采集,及血脂的测定

4学时

了解生命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了解香草醛法测定总脂的原理;掌握香草醛法测定总脂的方法。

  1. 维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4学时

掌握微量测定的方法,体验生化实验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保证结果的严谨性。

了解并掌握维生素C定量测定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1. 鱼类核酸提取与定量测定技术

5学时

掌握微量测定的方法,体验生化实验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保证结果的严谨性。

掌握鱼类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原理;通过动物组织DNA的提取和测定,掌握DNA 提取和测定的方法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 70%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课程结束后进行签到,并提供本次课程实验的实验数据或结果。

20

2

课程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

50

2. 结果性考核: 30%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课程作业。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四版)》,刘维全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胡兰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撰写人: 谢帝芝        审核人:但学明


《遗传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                    英文名称:Genetics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其教学目的是:验证遗传学基础理论,练习遗传学试验技术、分析遗传学试验结果,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内容。通过实验制备和观察,使学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掌握遗传物质的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遗传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加深对遗传学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理念

遗传学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原理、常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工作与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以传播遗传学科学思想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培养集遗传学知识、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人才为目标,将理论课堂、实验课堂以及科研创新拓展课堂相结合,逐渐转变遗传学理论教学理念,改革遗传学及实验教学方法,着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灵活提问并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上课走神,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紧跟科学前沿,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紧跟遗传学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向学生展示遗传学课程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注重引入实际研究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利用教学团队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例如,在基因分型实验中,利用教学团队获得的插入突变的斑马鱼品系为实验材料,让学生从具体实验操作中明白什么是基因分型,以及其中包含的遗传学原理。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4、实行过程性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考核从课堂考勤、课堂参与、课后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强调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思考,重点考核学生应用遗传学思维及遗传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

为学习水产动物育种、水产动物繁殖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2.能力层面:能够利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阐述有关遗传现象,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层面: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合作能力;学会综合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理性思维,理顺脉络,能够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遗传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尊重科学规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掌握独立调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实验一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X小体观察

8

以人类染色体为起点,讲述我国科学家在鱼类染色体制片和核型方面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爱国热情。

课程目标123

实验二 鱼类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定量分析

8

该实验时间长,而且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学生的细心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课程目标123

实验三 斑马鱼突变模型基因分型


8

利用教学团队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

课程目标123

实验四 鱼类线粒体DNA遗传分析及遗传学常用数据库、分析软件学习与应用


8

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多学科交叉融合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23


六、课程考核

1.过程性考核:50%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4

40%

2

课堂提问和讨论

4

10%

2.结果性考核:5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作业(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自编《遗传学实验》操作手册

2.参考资料

1)刘庆昌.《遗传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遗传学实验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祖洞.《遗传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赵刚,彭惠民.《遗传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撰写人:       审核人:但学明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Histoembry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是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在显微镜下能分辨四大基本组织,掌握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并能从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对动物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有一个总体认识;使学生能分辨并掌握各时相(时期)性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性腺组织结构,能鉴别早期胚胎发育各期的外部形态特点。掌握普通胚胎学的基础知识及鱼类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理念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关注教学效益,建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作风建设全过程。

 4.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三、教学方法

 1. 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讲授为辅,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方便学生学习理解。每次实验后布置实验报告作业,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教育、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培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3. 培养学生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发展,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验过程中设置自主实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一般构造和使用方法。

通过切片观察,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器官组织的一般构造。掌握生殖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动物胚胎发育程序及鱼类发生的一般规律。

在显微镜下,对照实物切片,如何科学地、真实地掌握生物绘图技术。

了解组织切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一般组织学切片标本的程序。



具备水产养殖学实验能力。

2.能力层面:

 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关实践技能。

3.素质层面: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素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素质;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独立调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上皮组织的观察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和保护;

2)切片观察: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等;

4

融入哲学思想:辩证思维;事务是变化发展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正确绘图和描述在光镜下观察到的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多种细胞、被覆上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实验二:结缔组织的观察

1)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脂肪组织、皮肤等切片观察;

2)骨磨片、软骨组织切片观察;

3)哺乳类、鱼类血液涂片观察。

6

辩证思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掌握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分布。

2)重点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分布,掌握三种软骨在结构、分布上的异同,掌握骨组织的结构。

3)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能进行鉴别。

实验三: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观察

1)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纵切面与横切面的观察;

2)脊髓切片观察,有髓神经纤维和神经的观察。

4

关爱家人,幸福人生。当前,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千万,庞大数字背后,是个体家庭的困境,也是巨大的社会照护成本。当我们的亲人在“遗忘”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是不要再忽视、误解甚至遗忘了他们。

1)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在不同切面的形态结构。

2)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

实验四:循环器官、呼吸器官的观察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观察;

2)气管、鳃结构观察;

4

讲循环系统的心脏时,据诺贝尔的例子,炸药之父诺贝尔不相信硝酸甘油能治心脏疾病,而死于心脏病。

1)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管壁组织结构,熟悉动脉与静脉的组织结构区别,掌握毛细血管管壁的组织结构。熟悉心脏壁层组织结构特点。

2)掌握鳃的组织结构。

实验五:消化器官、泌尿器官的观察

1)食道、胃、小肠的结构观察。

2)肾、膀胱的结构观察

4

讲解胃的组织结构时,引用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马.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事迹,为了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元凶,亲自吞下试管培养菌,为科学献身。科学研究中,不能畏惧他人质疑,要执着追求,勇于为科学献身;此外强调用餐卫生,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公共餐具传播。

1)掌握消化腺的一般结构。

2)掌握小肠的组织结构特点。

3)掌握肾的组织结构

实验六:性腺切片的观察

1)哺乳类精巢、卵巢切片观察;

2)鱼类雌、雄性腺切片观察

3)贝类性腺切片观察

6

讲述鱼类良种培育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奋进的精神。

1)掌握哺乳类精巢的结构和生精细胞的形态特点。

2)掌握鱼类不同发育阶段雄性性腺特征、各生精细胞形态特征与发育规律。

3)了解哺乳类卵巢的结构和各时期卵子的特点。

4)掌握鱼类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卵子发生的规律。

5)初步掌握贝类不同发育阶段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卵子发生的规律,了解雌、雄性腺特征及雌雄同体现象。

实验七:鱼类胚胎发育的观察

1)观察鱼类胚胎发育各阶段固定标本

2)观察鱼类早期胚胎发育切片或整装片。

3)观看录像:硬骨鱼的发生。

4

洄游型鱼类,要逆流而上回到产卵地产卵,完成繁殖过程。学会逆流而上,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学会敬畏生命。

1)通过观察鱼类胚胎固定标本、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切片或整装片,区分未受精卵与受精卵,掌握盘状卵裂方式、囊胚形态特点。

2)掌握鱼类原肠作用特点,区分原肠胚的早、中、晚期,掌握原肠胚、神经胚的形成过程;了解胚胎发育后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3)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鱼类胚胎发育过程的认识。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40%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随机课堂考勤,总共4次,每次5分。

20分(占总评成绩20%

2

实验表现

课堂提问与讨论,总共2,每次10分。

20分(占总评成绩20%

2. 结果性考核:60%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任素莲,《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2009

 2.参考资料

1)郭恩棉,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2)韩秋生等,《组织胚胎学彩色图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撰写人:                审核人:但学明


《鱼类生理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鱼类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Fish 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16课程总学分:0.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生理学实验是鱼类生理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也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课,更是主要实践环节之一。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组织胚胎学、普通动物学、生物化学实验,后续课为水产动物病理学、水产动物营养学等课程。

本课程不仅能强化理论课的教学,还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证的工作态度和规范操作、分工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爱科学、爱公物的素养。


二、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鱼类的基本生理结构特征为重点, 以生命活动具有的基本属性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水生动物结构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的统一性,了解水生动物结构与适周围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现象的内在活动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鱼类生理学实验是水生动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实验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以水生动物生命特征为线索,以自主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生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理解生理现象的机理,这种精神在往后的人生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水生动物生理的各类别代表性现象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设备,培养观察、分析、表达及写作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巩固并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了解鱼类生理学实验相关概念,重点掌握常见水生动物生理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理,深入认识到水生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与生理学息息相关。

具备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具备水产养殖学实验能力。

2.能力层面: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常用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及写作能力;培养生物鉴定、分类技巧;培养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层面:

通过与人类自身比较学习,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生理学学习态度。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同学们钻研的精神,学习生理学的知识一定要有钻研精神,看到生理现象能够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理解生理现象的机理,这种精神在往后的人生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血细胞计数


4学时

学习水生动物生理学实验强调观察细致和勤学好问

知道水生动物活体采血方法,了解血细胞计数仪的使用。独立或分组完成,避免溶血,保持整洁。

2.血沉实验


4学时

强调同学们要辩证的看待自然界中的生理现象

学习白细胞计数方法,及白细胞稀释液的原理和制作。独立或分组完成,避免溶血,保持整洁。

3.惊厥实验


4学时

强调个体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的生命特征。

选用小型的水生动物,通过浸泡胰岛素和葡萄糖后观察水生动物的活力和游动状态。根据观察到的水生动物活动特征了解激素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4.鱼类白细胞计数

4学时

生物体内的每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学习白细胞计数方法,及白细胞稀释液的原理和制作。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 5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点到:4

50分(50%

2

课程作业

以课后实验报告形式上交,4

50分(50%

注:表格可自由补充。

2. 结果性考核:  50 %

1)考核方式:考察

2)考核形式: 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鱼类生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林浩然、刘晓春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2006




撰写人:     审核人:但学明    


《鱼类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鱼类学实验                  英文名称:Ichthy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在《鱼类学》理论课基础上,对鱼类学知识进行验证和实验研究,以实践环节为主。重点包括鱼类形态学和分类学实验两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鱼类的解剖知识和方法、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了解获取鱼类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巩固和验证鱼类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鱼类生物学研究、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生产奠定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

本课程是为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设置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范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课程思政教学、互动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等教学方式有效融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发展方向等进行积极思考,动态修订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使学生通过学习,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宽厚的现代通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水平、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方法

与本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将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及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教学中以学生操作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有机结合,将单一实验与综合实验进行合理安排,时刻将教学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

在本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想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并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到课程考核中,确保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与自己的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相结合,有选择有侧重的进行重点内容学习,如通过布置相关专题及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发的查阅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实现学以致用。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了解水产养殖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能力层面: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相关科研工作及专业生产实践

掌握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层面: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思政素养及创新素质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形态学部分

实验一 鱼类的外部形态观察与测量

4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鱼类的外部形态观察与测量,了解鱼类的数万计的鱼类外形及测量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二 鱼类的骨骼、肌肉、消化系统

4

科学精神,历史情怀:通过肌肉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前辈们研究骨骼系统的艰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三 鱼类的呼吸、循环系统

4

思想品质:通过比较一般的呼吸器官(鳃),特殊的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展示不同种类呼吸器官的结构与作用,使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生物的奇特,了解结构基础决定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观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四 鱼类的尿殖、感觉系统

4

科学精神:与学生共同观看和了解大马哈鱼飞跃瀑布逆流洄游的课程资料,讲解大马哈鱼为了生殖与繁衍,不为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洄游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追求的精神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分类学部分

实验五 软骨鱼纲的分类

4

道德规范:在鱼类的鳍分类部分,讲解鱼翅相关内容。使学生认清鱼翅的本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塑造学生高尚品格,抵制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六 硬骨鱼类的分类——淡水鱼类的分类

4

家国情怀:真骨鱼类消化管与食性的关系,结合四大家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科学创新精神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七 硬骨鱼类的分类——海水鱼类的分类

4

思想品质,科学精神:

结合三文鱼,其他养殖鱼类等,使学生了解水产养殖学在农业上的地位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又树立热爱水产、保护环境的思想。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实验八 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及鱼类生长的推算

4

科学精神,思想品质:采用不同实验材料,学生既分组又合作,从不同角度验证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素质层面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50%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点名或课程作业考勤

10%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20%

3

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2-3

20%

2. 结果性考核5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马琳,《鱼类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孟庆闻等编著《鱼类学实验指导》。

2)王军等,《鱼类学实验》,厦门大学出版社。

3)《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撰写人:崔科     审核人:但学明


《水生生物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Hyd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等生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而《水生生物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水生生物学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水生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分类等基本知识,学会各类水生生物标本的固定、储存和观察方法,熟悉生物图的绘制以及水生生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编制方法。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识别常见和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分类地位,具备独立进行水生生物种类鉴别的能力,为今后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及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形态和分类学基础。


二、教学理念

实验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通过课程内容讲解和水生生物玻片观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通过浮游植物采样、定性和定量综合实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完成生物绘图、检索表和水生生物鉴定报告等,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讲解水生生物学在水产养殖学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大国三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观察常见类群的水生生物标本,掌握主要形态特征。通过实验,学会水生生物的鉴别方法,识别常见和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分类地位。开展自主自助式、体验式、思辨式、探究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建立及逐步实施推行教学全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价的开放式、多元化新方法、新体系。加强完善了《水生生物学》课程建设,实验教学采用数码显微镜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切实保证实验效果。活泼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启发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把水生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想象并帮助记忆。授课过程注重归纳、总结、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系统观。


 1. 实验室教学

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开展,教师可在现场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随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观察记录与技能实操训练任务。现场教学利于增强学习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实操能力。

 2. 自主学习

针对现代渔业领域相关科学问题和实际生产问题,发布专题调研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或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解决现代渔业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 知识层面:

1)掌握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及应用。本课程系统讲述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大型水生植物等的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重点介绍水生生物常见种类、经济种类的个体生物学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以及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水生生物学的特点,掌握各类水生生物系统分类学知识以及个体生物学知识。


知识目标:通过水生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系统掌握水生生物学形态结构和分类特点,了解水生生物学在水产行业的应用、发展状况、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1. 能力层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水生生物的鉴定和分类。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密切追踪水产养殖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对自然科学问题和渔业生产实践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并乐于通过实验和实践手段开展科学研究。此外,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传统水产养殖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展前沿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工作。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水产养殖学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当前限制水产养殖学发展的瓶颈与争议。通过长期的思维逻辑训练,学生可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从现代渔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并解决水产养殖学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复杂问题。


能力目标:具有较好的文献检索、科学试验等基本科研技能;掌握水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相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开展养殖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

  1. 素质层面:

1)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增强水产养殖学业绿色发展意识。课程应当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课程育人成效。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要对现代渔业课程知识本身存在的正面价值倾向、家国情怀进行深度挖掘,在传授知识时应当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课堂教学时,应广泛宣传党中央和渔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渔业相关政策和新理念,将水产养殖学业“安全、健康、环保、高效”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并要求学生深入践行。

2)培养学生“知渔爱渔”情怀,引导学生勇于承担“强渔兴渔”的时代责任。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我国水产养殖学业的成功案例,重点突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渔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榜样示范和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和感悟水产养殖学工作者的伟大,体会水产养殖学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爱渔兴渔”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从事本行业工作的自豪感,以期吸引更多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投入到渔业发展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以“强渔兴渔”为己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渔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鼓励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发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务实求本的内涵,重视实践,密切关注渔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独立自主寻求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基本认识;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但是,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开拓视野,学会从自然和社会汲取营养,除了积累专业知识以外,也要注重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浓厚的“三农”情怀和服务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热情;具有坚定的追求卓越的品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学时

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1. 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裸藻门的形态结构观察及分类

4学时


掌握蓝藻门和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裸藻门的主要特征,掌握它们特殊的细胞形态构造和繁殖方式,掌握常见种属的分类特征;金藻的适低温习性和在冰下生物增氧中的作用;了解以隐藻为代表的鞭毛藻类的营养方式、生态习性及其在天然水体中的增殖和饵料意义;掌握裸藻门孢囊的形成与作用;掌握甲藻门、纵裂甲藻亚纲和横裂甲藻亚纲分类依据和细胞形态构造。

  1. 硅藻门形态结构观察及分类

4学时


掌握硅藻门的主要特征,硅藻细胞壁构造及相关概念;掌握复大孢子的繁殖方式;掌握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的区别特征;掌握黄藻门的细胞结构以及黄丝藻属与硅藻门直链藻属的区别特征。

  1. 绿藻门的形态结构观察及分类(一)

4学时


掌握绿藻门的主要特征,绿藻门各种体制以及各种色素体形态举例说明,似亲孢子繁殖方式;了解小球藻、扁藻等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水绵、刚毛藻等大型丝状绿藻在水环境生物自净中的积极作用和在水产养殖学业中的负面影响;掌握水绵和刚毛藻的区别特征。

  1. 绿藻门的形态结构观察及分类(二)

4学时


掌握绿藻门的主要特征,绿藻门各种体制以及各种色素体形态举例说明,似亲孢子繁殖方式;了解小球藻、扁藻等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水绵、刚毛藻等大型丝状绿藻在水环境生物自净中的积极作用和在水产养殖学业中的负面影响;掌握水绵和刚毛藻的区别特征。

  1. 浮游植物综合实验

8学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本教学环节尤其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水产养殖学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当前限制水产养殖学发展的瓶颈与争议。通过长期的思维逻辑训练,学生可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从现代渔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并解决水产养殖学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复杂问题。

水产养殖学的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己任,树立专业道德和行业责任感。教育学生在水产养殖学中,把绿色、安全、环保放在首位,将诚信、敬业、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学生思想深处,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掌握调查水体自然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底质、透明度、水位、水温、pH值)的方法;掌握浮游植物采集、固定、保存、定性、定量等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肉眼观察常见浮游植物,巩固它们的形态特征、鉴定方法及其分类地位;掌握浮游植物检索表编制方法。


  1. 原生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的形态结构观察及分类

4学时


掌握原生动物不同运动胞器,并能举例说明常见原生动物种属的运动胞器;以缘毛目为例,掌握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了解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栉水母纲常见种类及其形态特征。

  1. 轮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

4学时


掌握典型的椎型咀嚼器构造,了解不同类型的轮虫咀嚼器,掌握常见轮虫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多毛纲沙蚕的头部构造以及典型双叶型疣足的构造,掌握刚毛的形态构造以及在分类中的作用;掌握枝角类主要特征和形态构造,掌握枝角类第二触角刚毛式、后腹部、卵鞍、壳弧等概念;掌握常见种属的分类特征;掌握桡足类的主要特征和形态构造,掌握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在形态上的主要异同点,了解第五胸足在分类上的重要地位。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7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出勤率

10

2

课堂表现

实验积极性、操作规范性等

10

3

随堂作业

生物绘图规范性以及对水生生物形态结构的掌握度

50



2. 结果性考核:30%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分值(百分比)

1

综合实验

收集水生生物标本,并将其固定、编号、保存;计算浮游植物个体数量(个/3,个/升)和生物量(毫克/3);通过浮游植物标本观察,编制所观察到样品的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浮游植物种类,编制物种鉴定报告

3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1. 水生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

  2. 赵文主编,水生生物学.2005,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1996,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李永函,赵文.水产饵料生物学,2002,大连出版社.

  2. 胡鸿均等,1980,中国淡水藻类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厦门水产学院水生生物教研组,1980,淡水习见藻类,农业出版社.

  4. (捷)B. 福迪著,1980.藻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裴鉴,单人骅,1952,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6. 颜素珠,1983,中国水生高等水生维管束图说,科学出版社.

  7. 沈蕴芬,原生动物学.1999,科学出版社.

  8. 王家楫,1961,中国淡水轮虫志,科学出版社.

  9. 吴宝玲等,1981.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海洋出版社.

  10. 杨德渐,孙瑞平编著,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农业出版社.

  11. 刘月英等,1979,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科学出版社.

  12. 董正之,1988,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头足纲,科学出版社.

  13. 郑重等,1984,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出版社.

  14. 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科学出版社.

  15. 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1979,科学出版社.

  16. 何志辉等,1982,淡水生物学(上册),农业出版社.

  17. 洪惠馨等,1981,海洋浮游生物学,农业出版社.



撰写人:                   审核人:但学明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总学分:1.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课是理论课相关知识的重现和巩固,也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包括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水产饲料检测及营养研究的基本知识、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质量检测和水产动物蛋白质代谢的综合性实验。

二、教学理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设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两种能力,一是利用营养饲料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测定并能掌握排除常用仪器简单故障的能力。同时,掌握以最经济的成本配制高效、环 保、低碳、安全水产动物饲料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具备饲料检测与分析、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加工等基本技能,以适应就业需要。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资料,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替代了原实验方案中的大部分验证性项目。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了解水产饲料原料性质,以及配合饲料营养成分检测等知识。

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水产饲料检测及营养研究的基本知识。

2.能力层面:

培养具有水产动物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加工等技能。

具有利用营养饲料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测定并能掌握排除常用仪器简单故障的能力。

3.素质层面:

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 饲料原料认识,及其质量鉴定

4

理论联系实践,认清事物的本质

了解饲料原料特性

  1. 饲料蛋白源分类,及粗蛋白测定

8

理论联系实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掌握饲料粗蛋白质的测定

  1. 饲料脂肪源分类,及粗脂肪测定

8

理论联系实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掌握饲料粗脂肪的测定

  1. 油脂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

6

理论联系实践,生命的和谐与健康

掌握油脂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

  1. 水产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原理,及其制备过程

4

理论联系实践,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掌握水产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原理;了解水产饲料制备过程

  1. 饲料初水分、干物质、粗灰分的测定

8

理论联系实践,认清事物的本质

掌握饲料初水分、干物质、粗灰分的测定

7. 饲料钙(EDTA法)、总磷的测定

6

理论联系实践,认清事物的本质

掌握饲料钙(EDTA法)、总磷的测定

  1. 饲料总能的测定

4

理论联系实践,认清事物的本质

掌握饲料总能的测定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8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课程随堂点名8-10

10

2

课程作业

实验报告

70

注:表格可自由补充。

2. 结果性考核:2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1王桂芹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麦康森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中国饲料在线 http://www.chinafeedonline.com

 (2)国家饲料数据中心网 http://www.chinafeedbank.com.cn

 (3)中国标准咨询网 http://www.chinastandard.com.cn



撰写人: 吴坤   审核人:但学明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实验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实验》是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其以《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理论课程为基础,通过实验训练,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病体解剖、病原生物鉴定和常用药物选用的方法,具备常见水产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水产行业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理念

立足于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从侧重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实验设计思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创新研究奠定基础。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全过程,使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守农兴农初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创新的科学思维、规范的科学伦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的水产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实施开放性和启发式实验教学,以水产动物病原体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对水产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研究病原防控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2.案例教学法

引入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相关实际生产应用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系统筹划意识、多学科协作意识和科学思维,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实践机会,丰富课程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借助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4. 课程思政教学法

强化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内涵相结合,持续挖掘、系统梳理课程德育元素,浸润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的多重功能培养专业素养高的综合性人才。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控的方法,具备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展水产动物病原鉴定及防控的科学实验训练,了解水产养殖学行业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手段,掌握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能力层面:培养自主探索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整体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为今后水产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具备并能应用水产动物病害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3.素质层面:强化科技兴农和服务社会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水产行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科技型复核人才。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水产病害领域的生产实践问题,或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或技术推广等工作。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1. 细菌性病原的分离

4学时

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引入病原分离、鉴定以及防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水产动物临床症状的观察方法,理解其在病害诊断中的重要性,掌握从水产动物中分离细菌的方法。

  1. 细菌性病原的培养

3学时

细菌性病原分离实验成败皆有可能,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观察分离细菌的菌落特征,确定优势菌落,纯化并扩大培养优势菌落。

  1. 细菌性病原的革兰氏染色

3学时

革兰氏染色实验如若操作不当,可能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结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认真思考、细致观察的能力。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操作,了解革兰染色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1. 细菌性病原的分子鉴定

6学时

分子鉴定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掌握细菌性病原分子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分子鉴定在细菌分类鉴别中的重要性。

  1. 细菌性病原的生理生化鉴定

6学时

细菌性病原的鉴定包含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相辅相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通过待测病原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了解病原菌碳、氮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了解病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1. 细菌性病原的药敏试验

4学时

药物可在一定程度对水产病害起到防控作用,提醒学生在水产行业中合理用药,不可为追求养殖效果违规使用药物,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掌握纸片扩散法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及临床意义。

  1. 虚拟仿真实验

 7.1淡水水生动物病害诊断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7.2水生动物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形态观察

6学时


虚拟仿真实验以及多种线上学习平台的成功研发,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了学习内容,以此树立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掌握常见水生动物病害的诊断以及处理方法;掌握水生动物病毒分离纯化的方法,识别常见病毒的形态特征。


六、课程考核

1.过程性考核:4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出勤率

10

2

课堂表现

实验积极性、操作规范性等

10

3

随堂作业

虚拟仿真实验等

20

2.结果性考核:6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综合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1. 张庆华,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18.

  2. 黄琪琰,水产动物疾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李登来,水产动物疾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张剑英,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科学出版社,1999.

  5. 杨先乐,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战文斌,水产养殖学动物病害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俞开康,海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 陈锦富,胡玫编,淡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 江育林,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图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 黄琪琰,鱼病诊断与防治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1. 王伟俊,淡水鱼病防治彩色图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 俞开康,海水鱼虾疾病防治彩色图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3. 农业部《渔药手册》编辑委员会,渔药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4.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鱼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5.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鱼病专家委员会组织,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撰写人:              审核人:但学明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quacultural Environment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此课程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在《养殖水环境化学》理论课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水环境化学相关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术,认识到测定参数在水产养殖学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二、教学理念

本课程为《养殖水环境化学》配套的实验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认识和理解关键水质指标的意义及测定方法。本课程既与理论课相配套,则应当在课堂中结合理论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及时回忆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并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加深理解。既然为实验课,则应重点培养学生“用手更用脑”的实验操作理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关键实验步骤注意的细节,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通过对理论课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产养殖学过程中水质指标的重要性,掌握实验原理及规律,树立“用手更用脑”的实验操作理念。

通过对水环境污染经典案例的分析讲解,并结合授课老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和谐理念。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 知识层面:掌握常见水体中总碱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氮、氨氮、铁含量、活性磷酸盐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和实验原理,认识这些指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系统学习养殖水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养殖水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查询资料的方法,面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3.素质层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水产养殖学中水质的基本理念——“养鱼先养水”,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掌握独立调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 总碱度的测定

4

理解碱度与pH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总碱度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6

认识溶解氧的分布规律

掌握溶解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3 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4

认识亚硝态氮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掌握亚硝酸盐氮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4 水中氨氮的测定

6

认识氨氮的生态意义

掌握氨氮的测定方法和实验原理

5 水中活性磷酸盐的测定

6

认识活性磷的科学含义

掌握活性磷酸盐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6 水中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6

理解高锰酸钾指数对应的水质参数意义

掌握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和实验原理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 5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每次课程进行签到,迟到早退者一次扣3分,缺勤者一次扣5

50%

2

实验表现

每次课堂对实验操作进行评分,不合规的操作或行为扣5

50%

注:表格可自由补充。

2. 结果性考核:5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实验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雷衍之主编《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

 2.参考资料

1)杨凤主编《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01




撰写人: 王珣        审核人:但学明


《水产养殖学认知实习》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学认知实习              英文名称:Aquaculture Understanding Practice

课程总学时:30课程总学分:2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产养殖学认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习课程,课程任务主要包括: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水产科研单位和养殖企业的业务范围、技术研究方向和发展现状。帮助学生学习水产养殖学和饲料生产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掌握水产养殖学和饲料生产的实践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习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实习成果,分享实习心得,促进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升自我发展。

二、教学理念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个性化发展: 通过实习安排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全面素质培养: 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 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实习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践创新: 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尝试创新思维和实践,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水产养殖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业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和创业意识。

水产养殖学认知实习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个性化指导: 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根据其兴趣和能力安排实习任务,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导师指导: 指定专业导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和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学术和职业建议,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反馈机制: 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定期与学生交流反馈实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调整实习计划,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

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通过实习案例和讨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驱动学习: 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实践: 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尝试创新实践,提供创业创新资源和支持,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以上措施,水产养殖学认知实习课程能够有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学和饲料生产领域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够掌握水产养殖学和饲料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操作流程,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2.能力层面:

培养学生在水产养殖学和饲料生产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养殖和生产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素质层面: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关注社会责任问题,具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展现领导力和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水产科研单位介绍

8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水产科研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视野。

2水产养殖学企业实地考察

8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实践中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熟悉水产养殖学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饲料生产企业参观

8

引导学生思考饲料质量对养殖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饲料生产过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饲料质量与水产养殖学的关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4 实习总结与报告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审视自身在实习中的表现和成长。

引导学生反思实习经历,总结实习成果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5 实习成果展示

3

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分享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领导潜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促进学生的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  4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每次考勤

30%

2

课堂讨论

小组形式讨论1

10%

注:表格可自由补充。

2. 结果性考核(提示:

考试或考查,不高于60%): 6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暂无。



撰写人:李雪竹         审核人:但学明


《水产养殖学综合实习》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学综合实习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Aquaculture

课程总学时:195课程总学分:8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产养殖学综合实习》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水产养殖学、饲料等企业的实际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该课程与企业合作紧密,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习,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和意识。主要课程任务包括:1.实习准备,学生了解实习企业的业务范围、发展情况和实习要求,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升;2.实地实习,学生前往水产养殖学、饲料等企业进行实地实习,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学习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经验;3.实习总结与报告,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总结和报告,总结实习期间的收获、体会和成长,反思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发展规划;4.实习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实习成果展示或分享会等形式,展示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实习心得,促进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

二、教学理念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个性化发展: 通过个性化指导和关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实习计划,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全面成长: 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2. 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倡导诚信、责任和奉献精神。

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为社会、环境和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行动。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 设计开放性项目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验证: 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实践验证和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水产养殖学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提示:1、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如何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3、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请给出具体措施)

1. 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反馈与引导: 在实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升能力,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激发潜能: 通过挑战性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2. 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倡导诚信、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案例教学: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决策背后的道德考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 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 设计开放性项目和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点子和解决方案,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导师指导: 提供导师制指导,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和研究。

实践验证: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实践验证和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知识层面:

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学、饲料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

学生能熟悉水产养殖学技术、养殖设备、水质管理等相关知识,掌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

2.能力层面: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其在水产养殖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能独立进行水产养殖学实践操作,掌握养殖管理技能、疫病防控技术等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层面: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关注社会环境、具备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按章节列出)

学时分配

(对应到章)

思政元素

(对应到章)

支撑的课程目标(对应到章)

1 实习准备

2

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准备态度。

帮助学生了解实习企业的业务范围和要求,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实习打下基础。

2 实地实习

190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让学生参与水产养殖学、饲料企业的实际工作,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 实习总结与报告

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和社会责任观念。

引导学生总结实习经验和成果,反思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4 实习成果展示

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促进学生的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

让学生通过展示实习成果,分享实习心得,促进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4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课堂考勤

实习单位每日打卡考勤

30%

2

课程作业

实习小组互评

10%

注:表格可自由补充。

2. 结果性考核:60 %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暂无。



撰写人:李雪竹         审核人:但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