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海洋学院周磊讲师与陈文坚博士等在《Science》发表Letter论文

近日,我校海洋学院青年教师周磊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Vol 374, Issue 6564发表题为“Threatened freshwater fish need protectionLetter文。基于本团队现有研究基础总结了淡水鱼类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加强鱼类监测和保护的措施,并呼吁各界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避免日益严重的威胁和灭绝的风险。周磊讲师该文通讯作者,在读博士研究生陈文坚为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淡水生态系统只占地球表面不到1%的面积,却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有近18000种鱼类,约占全球脊椎动物的四分之一。这些鱼类通过生物量生产和对食物网和元素循环的控制维持着水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对人类食物供给和休闲文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淡水生态系统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淡水鱼类面临灭绝的威胁,至2020年已有80种淡水鱼类被宣布灭绝。值得一提是,淡水鱼类的保护已经受到各界的关注,一些行动计划也已经被采纳并正在实施,如长江十年禁渔。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监测鱼类群落对于评估管理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鱼类调查方法存在低效、选择性、破坏性,或依赖于不断下降的分类学专业人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导致常规环境监测的中断,影响了全球的渔业管理和种群评估。因此亟需开发和发展更高效的物种监测方法,评估禁渔和保护区等管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全球鱼类多样性变动趋势。

  本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和开展的多种监测手段和人工生境、净水渔业、名贵濒危鱼类的人工增殖和保育等技术措施,并提出利用环境DNA技术等新型方法进行标准化、高效、灵敏、环保的鱼类监测。前期的工作已经证实,环境DNA通过对水生生物遗留在水体或沉积物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可有效的跟踪稀有、濒危或外来鱼类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评估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甚至繁殖生态学。此外,在较好的监测记录下,开展生境修复以改善鱼类生存环境、禁渔以为鱼类种群自然修复提供充足时间、增殖放流以弥补自然补充群体的不足等一系列配套保护措施也不可或缺。然而,不是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没有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淡水鱼面临的危机,因此,这些措施应结合并灵活运用,以确保综合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实施和推广。国际关注和合作对于防止淡水鱼类进一步灭绝和重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也至关重要。

海洋学院周磊讲师目前致力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工作,构建了珠江及河口鱼类eDNA宏条形码数据库、功能性状数据库和基于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的鱼类物种分类器,利用eDNA技术,探究了多重人类活动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水生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和群落构建机制,开展了人工鱼类生境构建,净水渔业,名贵、濒危鱼类的人工保育等研究工作。在珠江及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多项高质量原创性成果。近期,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分别发表在Water Research (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一区,IF=11.2)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中科院一区,IF=8.07)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中科院一区,IF=7.96)Aquaculture (中科院一区,IF=4.24)等知名期刊;以副主编或编委在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珠江鱼类图鉴》、《珠江口鱼类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珠江流域广西主要江河鱼类资源调查与研究》、《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训指导》等著作或教材;获得多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6170)、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CAMC-2018F)、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8)资助。

                                 (文/图:海洋学院 陈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