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水生生物学实习》人才培养大纲

发布者: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时间:2022-09-02浏览次数:94

 《水生生物学实习》人才培养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实习》                英文名称:Hydrobiology Practice

 课程总学时:15                           课程总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教学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浮游植物的采集、固定、保存、定量等调查方法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巩固理论教学中各常见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水生生物常见的调查方法,学会鉴别常见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实习重点介绍有关水生生物采集、固定、保存、定性、定量等调查研究方法并结合海洋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方法,为水体渔业利用和提高鱼产量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理念

 本实习主要通过观察各类水生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 大型水生维管束代表种类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同类群水生生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显微观察主要特征,借助检索表,对常见水生生物种类进行鉴别分类。旨在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水生生物标本的鉴别能力以及生物图像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实习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工作能力均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鱼产力、解决生产和科研中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野外采样和实习操作相结合,采集并观察常见类群的水生生物,掌握主要形态特征。通过实习,学会水生生物的鉴别方法,识别常见和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分类地位。开展自主自助式、体验式、思辨式、探究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建立及逐步实施推行教学全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价的开放式、多元化新方法、新体系。加强完善了《水生生物学》课程建设,实习教学采用数码显微镜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切实保证实习效果。活泼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启发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把水生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想象并帮助记忆。培养学生学习的系统观。授课过程注重归纳、总结、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系统观。


1、实验室教学

 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开展,教师可在现场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随后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观察记录与技能实操训练任务。现场教学利于增强学习体验感,激发学习 兴趣,锻炼动手实操能力。

2、自主学习

 针对现代渔业领域相关科学问题和实际生产问题,发布专题调研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文 献资料或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长期 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解决现代渔业复杂问题的能力。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或毕业要求

  1. 知识层面:

1)掌握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及应用。本课程系统讲述水体中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大型水生植物等的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重点介绍水生生物常见种类、经济种类的个体生物学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以及所学专业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学的特点,掌握各类水生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知识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生物种类的个体生物学知识。

知识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了解水产养殖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能力层面:

1)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水生生物的鉴定和分类

2)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密切追踪水产养殖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引导其对自然科学问题和渔业生产实践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并乐于通过实验和实践手段 开展科学研究。此外,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传统水产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展前沿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工作。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本课程尤其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水产养殖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当前限制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与争议。通过长期的思维逻辑训练,学生可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从现代渔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并解决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复杂问题。

能力目标: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3.素质层面:

1)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增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意识。课程应当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课程育人成效。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要对现代渔业课程知识本身存在的正面价值倾向、家国情怀进行深度挖掘,在传授知识时应当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课堂教学时,应广泛宣传党中央和渔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渔业相关政策和新理念,将水产养殖业“安全、健康、环保、高效”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并要求学生深入践行。

2)培养学生“知渔爱渔”情怀,引导学生勇于承担“强渔兴渔”的时代责任。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成功案例,重点突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渔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榜样示范和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和感悟水产养殖工作者的伟大,体会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爱渔兴渔”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从事本行业工作的自豪感,以期吸引更多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投入到渔业发展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以“强渔兴渔”为己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渔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鼓励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发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务实求本的内涵,重视实践,密切关注渔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独立自主寻求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基本认识;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但是,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开拓视野,学会从自然和社会汲取营养,除了积累专业知识以外,也要注重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独立调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学时

分配

思政元素

支撑的课程目标

1 浮游生物的采集、计数和定量方法




0.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辨能力。本教学环节尤其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水产养殖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当前限制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与争议。通过长期的思维逻辑训练,学生可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从现代渔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并解决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复杂问题。


  1.  调查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底质、透明度、水位、水温、pH值)

  2.  收集水生生物标本,并将其固定、编号、保存

  3.  通过使用显微镜和肉眼观察常见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巩固他们的形态特征和鉴定方法及其分类地位

  4.  通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标本观察,编制检索表

  5.  学习有关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标本采集工具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6.  学习有关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采集、固定、保存、定性、定量等调查研究方法


2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腔肠动物门调研采样及分类鉴定

0.5

水产养殖的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己任,树立专业道德和行业责任感。教育学生在水产养殖中,把绿色、安全、环保放在首位,将诚信、敬业、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学生思想深处,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1.  掌握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

  2.  掌握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腔肠动物生态类群的定义及常见种类的生物学知识,

  3.  学会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腔肠动物的分类鉴定;

  4. 了解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产养殖和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六、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 40 %

序号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内容、形式、次数等)

分值(百分比)

1

实习考勤

每次上课都进行课堂考勤

20%

2

实习过程

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20%



2. 结果性考核: 60 %

  1. 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 实习报告。针对2个实习内容,分别提交实习报告2份。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教材

  1.  水生生物学实习指导(自编)

  2.  赵文主编。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

  3.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 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参考资料

  1.  李永函、赵文。水产饵料生物学,大连出版社,2002

  2.  胡鸿均等,1980,中国淡水藻类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厦门水产学院水生生物教研组,1980,淡水习见藻类,农业出版社.

  4.  捷B.福迪著,1980. 藻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裴鉴,单人骅,1952,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6.  颜素珠,1983,中国水生高等水生维管束图说,科学出版社.

  7.  沈蕴芬,原生动物学。1999,科学出版社。

  8.  王家楫,1961,中国淡水轮虫志,科学出版社.

  9.  吴宝玲等,1981.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海洋出版社.

  10.  杨德渐,孙瑞平编著,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农业出版社。

  11.  刘月英等,1979,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科学出版社.

  12.  董正之,1988,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头足纲,科学出版社.

  13.  郑重等,1984,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出版社.

  14.  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科学出版社.

  15.  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1979,科学出版社。

  16.  何志辉等,1982,淡水生物学(上册),农业出版社.

  17.  洪惠馨等,1981,海洋浮游生物学,农业出版社.


撰写人:杨慧荣   审核人: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邮政编码:510642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