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生动物医学系  教授

秦启伟



姓名:秦启伟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qinqw@scau.edu.cn



个人简介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学院院长,国家现代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经在英国威尔士大学海洋学院、日本国立水产养殖研究所、东京海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学和水产保护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在海洋分子病毒学、鱼类免疫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1988年8月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助教、讲师;
1994年7月– 1997年2月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6年1月– 1996年5月  英国威尔士大学海洋学院  访问学者;
1997年2月–1998年4 月    日本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及日本国立水产养殖研究所    博士后特别研究员 (STA FELLOW);
1998年4月–2004年8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研究员(A级), 课题组长 (PI);
2004年9月–2005年6月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JSPS   Invitation Fellow),东京海洋大学基因组科学研究室客座教授;
2004年1月–2009年3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学术委员会秘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2009年3月-2016年4月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热带海洋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6年5月-至今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本科、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  武汉大学生物学系  硕士研究生、理学硕士;
1991年9月-1994年7月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    


获奖、荣誉称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1、海洋分子病毒学与功能基因组学
2、海洋鱼类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3、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单病毒粒子水平研究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侵染宿主细胞的机制.  31330082,2014.1-2018.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鱼类虹彩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发和机制探讨.   31461163007,2015.1-2017.12.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973”计划课题) :鱼类虹彩病毒病爆发的细胞基础与分子机制.  2012CB114402,2012.1-2016.12.
4、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重大项目: 石斑鱼虹彩病毒疫苗研发与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 A201501C01,2015.5-2018.4。    


发表论文    

1、 Guo   M, Wei J, Huang X, Zhou Y, Yan Y, Qin Q*. JNK1 Derived from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Involving in the Evasion and Infection of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 Front Microbiol. 2016; 7: 121.
2、Zhou L, Li P, Yang M, Yu Y, Huang Y, Wei J, Wei S, Qin Q*.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DNA aptamers against coat protein of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GNNV) with antiviral activities and delivery   potential in grouper cells. Antiviral Res. 2016; 129: 104-14. 
3、Yu Y, Huang Y, Wei S, Li P, Zhou L, Ni S, Huang X, Qin Q*. A 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like protein encoded by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mod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viral replication. J Gen Virol.   2016; 97(3): 756-66.
4、Li P, Zhou L, Yu Y, Yang M, Ni S, Wei S, Qin Q*. Characterization of DNA   aptamers generated against the 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 with antiviral   effects. BMC Vet Res. 2015; 11: 245. 
5、Guo C, Cui H, Ni S, Yan Y, Qin Q*.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and   profiling of host miRNAs in response to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   infection in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Dev Comp Immunol. 2015; 52(2):   226-35. 
6、Wang S, Huang X, Huang Y, Hao X, Xu H, Cai M, Wang H, Qin Q*. Entry of a   novel marine DNA virus,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into host cells occurs   via 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 and macropinocytosis in a pH-dependent   manner. J Virol. 2014; 88(22): 13047-63. 
7、Wei J, Ji H, Guo M, Yan Y, Qin Q*.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P14, a thioredoxin-related protein of 14 kDa from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13; 35(5): 1670-6. 
8、Wei S, Huang Y, Cai J, Huang X, Fu J, Qin Q*.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type lysozyme gene in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12; 33(2):186-96. 
9、Huang Y, Huang X, Yan Y, Cai J, Ouyang Z, Cui H, Wang P, Qin Q*.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spleen in response to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BMC Genomics. 2011; 12: 556. 
10、Huang X, Huang Y, Ouyang Z, Xu L, Yan Y, Cui H, Han X, Qin Q*.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a large DNA virus, induces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by a   cell type dependent fashion and evokes ERK signaling. Apoptosis. 2011; 16(8):   831-45.    


出版专著和教材    

鱼类细胞培养理论与技术,   陈松林 秦启伟(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1    


科研创新    

1、一种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灭活疫苗的转瓶生产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240292.7),2013年12月25日授权,第一发明人
2、一种石斑鱼虹彩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10399.5),2014年2月5日授权,第一发明人